長沙新增六處“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 中山亭、湖南師大早期建筑、國貨陳列館舊址、橘子洲大橋、中蘇友好館舊址、湖南省糧食局辦公樓上榜 
歷經數十年風雨,橘子洲大橋至今仍承擔著連通河東河西交通的重任。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中山亭見證了長沙的歷史變遷。 
位于中山路的國貨陳列館舊址。 長沙晚報9月16日訊(全媒體記者 任波) 見證歷史、賡續文脈。長沙新增六處充滿人文氣息、承載了無數人青春記憶的“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16日上午,在四川成都舉行的“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暨現當代建筑遺產與城市更新研討會”上傳來好消息,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名單出爐。位于湖南省會長沙市的長沙中山亭(1930年)、湖南師范大學早期建筑(20世紀50年代)、國貨陳列館舊址(1933年)、橘子洲大橋(1972年)、中蘇友好館舊址(20世紀50年代)、湖南省糧食局辦公樓(20世紀50年代)六處歷史建筑名列其中。 中山亭留下“時間記憶”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指導,四川大學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共同主辦。 作為本次活動重點之一,中國文物學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黃元在現場宣讀了101個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 位于長沙市中山路和黃興路交會處的中山亭是長沙一座極具地標性的近代公共建筑,此處建筑先后被當作長沙第一座公共標準鐘樓、民眾教育館、文化館和圖書館使用。中山亭承載著上世紀30年代長沙實行標準時間的記憶,也記錄了1938年文夕大火當晚中山亭頂樓大鐘的指針停在4 時37分的記憶,它記錄了抗戰時期長沙焚城的歷史悲愴時刻。中山亭更是近年來長沙城市更新項目修舊如舊的典范建筑之一。 80萬人次筑起橘子洲大橋 出現在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名單中的橘子洲大橋也特別引人注目。 橘子洲大橋完成于1972年,從五一大道經橘子洲到溁灣鎮之間,它是湘江長沙段的第一座橋梁。受當時條件制約,建設時采取人海戰術的方式克服機械化程度太低等困難,前后有80萬人次參加了建橋工程。依靠群眾,艱苦奮斗,當年修建橘子洲大橋的資金竟有結余,后來,用這個錢,長沙又修建了一座八一橋,一所麓山賓館。 80萬人次筑起的橘子洲大橋目前仍是湘江上橫跨碧波的美麗建筑,成為長沙最重要的歷史地標建筑之一,橘子洲大橋已成為長沙湘江橋梁建筑史上最重要的開篇之作,它與新中國建設的歷史脈絡密不可分。 越來越多的長沙歷史建筑受到重視。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會長馬國馨通過視頻送上了祝賀:“20世紀的遺產是近現代非常重要的歷史事件、政治事件和社會事件的見證物!瘪R國馨說,這些遺產和古代遺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它們見證了眾多變化,是一種非常多元、非常綜合的建筑遺產”。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金磊在會上闡釋了對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的理解!笆紫,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推介項目與新中國建設的歷史脈絡密不可分,特別是具有時代標志性并推動了20世紀建筑進步的項目占到總推介項目的56%!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柳肅教授認為,出現在第八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名單中的長沙建筑本次有6處之多,充分說明了越來越多的長沙歷史建筑為人們所重視。 來源:長沙晚報
|